2015年国庆,于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、印尼科莫多、埃及红海等地的船宿,发生了多起潜水事故。
在为这些潜水员深深叹息之余,也希望能从事故报告中得到具有价值的经验教训。
很多人对于未知的海底世界是充满了好奇,但是想要去探索未知的海底区域,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潜水。那么,潜水注意事项呢?
潜水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。一般人没有学过就自己冒然去尝试潜水,自然是非常危险。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,在泳池和平静的海域的进行货真价实的练习,谨记和遵守潜水的重要原则和规定,这样去潜水就会安全很多。
网上曾有个危险运动排名,足球排名第一,潜水排在第43位;一些潜水相关机构给出了更为专业的数据分析,2001年英国HSE的数据统计休闲潜水死亡率为万分之1.63,当然这是较早的数据,随着这项运动越来越成熟,这个比例到目前是有所下降的。再来是PADI的官方统计,平均每年毕业人次50万次左右,学习过程中身亡人数在10~20之间。
夏季潜水是很多年轻人的不二选择,既可以锻炼身体,还可以与海底生物接触,很有意义,但是潜水毕竟是有些风险的。那么,潜水注意事项有哪些呢?佰佰安全网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我们之所以要学习潜水,就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,把不安因素降到最低,确保每一次潜水都顺利完成。
潜水通常会遇到什么危险呢?
我把它分为两部分(其他教练也会有自己看法,欢迎讨论补充),一部分是自身危险,另一部分是外界危险。
自身危险的潜在因素包括
对潜水及海洋的认知情况,身体状况、心理状况、水性、饮食、个人装备和个人水下行为。以上这些因素是可以靠自己把握,调整和改变的。
外界危险的潜在因素包括
潜点环境,潜水载具,潜伴,潜导,其他不可预见因素。逐一说明,
身体状况:是否患有不适合潜水的身体疾病,体能是否足够顺利完成潜水,先天是否有不适合潜水的症状。将近25%的事故出自身体状况。
心理状况:是否恐水,是否患有严重幽闭恐惧症,水下是否过度紧张,是否对未知的东西胡乱猜测和恐惧扩大化,是否容易疏忽大意,是否盲目自信和自大,是否有自我约束力,是否对别人过度依赖,是否足够坚强。近5%的事故缘于惊慌。
水性:毫无疑问,在不过度自大的前提下,水性越好,越容易学潜水,安全系数也越高。
饮食:第一不要食物中毒,第二容易晕船晕浪的朋友吃东西更要讲究些,避免过度呕吐,第三潜水期间禁止酗酒(小饮怡情,大醉伤身)。
个人装备:下水前是否认真检查过自己的和潜伴的每件装备,确保都在有效使用期之内且都能正常使用。近10%的事故缘于装备故障。
个人水下行为:是否严格遵循潜水原则,是否养成良好潜水习惯,是否拥有能够应对环境的相应潜水技术,盲目的探险,对危险海洋生物无故挑衅,是否水下无知打闹和过分的玩笑。近40%的事故缘于个人行为。
水下,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!
潜水是为了玩,只是玩而已,为什么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?!
潜水的各个级别限定,是拿人命填出来的,不要总是不在乎。
18米为什么是OW的极限,那是因为新手对中性浮力和各种技巧的掌握还不熟练,失控上升和紧张导致不断吸气上升是可能发生的,压力不大和上升距离短,有可能肺部极度扩张伤害和减压病没到致命的程度。
18米/分钟也是气泡增大的速度,保持这个相对安全速度(跟住呼出气最后最小的那个气泡,不要超过它),保持呼吸道打开,还是可以安全上到水面。
为什么30米是AOW极限?为什么40米是休闲潜水极限?
那是因为休闲潜水所用的装备和所接受的训练,不足以在超过限定的深度和压力下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12L单瓶注满200bar,也只有2400L的空气,并不足够支持超过40米以下的潜水及减压上升,体内在大深度下也会积蓄更多的氮气。
技术潜水系统以前还有空气大深度55米的level,但现在IANTD都不做这个训练了,尽管1.4的氧分压下单次潜水氧曝露时间是150分钟,但还要涉及到减压。
气量不够、减压理论不懂、休闲潜水装备可能在大深度下发生问题(爆管、阀门损坏、气囊破裂等等)、没受过大深度下的各种应急训练、没有碰流经验等等,升水就是拼命往上踢。
所以,那些单瓶空气下5、60米的,要么就是无知,否则就是找死!而这些人居然还以此为荣,总是在挑战规则,以不合适的装备和训练去做不合适的潜水。
菲律宾科伦带OW就去钻沉船,马来西亚诗巴丹带OW去钻龟洞。。。这些都是无知者无畏的行为,造成这些新手意识上根本不把安全当回事,从而一些OW花钱怂恿潜导违规带去夜潜下大深度等等,就不足为怪了。
一定要等出事了才后悔吗?!
喜欢海洋,但一定要敬畏海洋。潜水,一次事故足以致命,而对亲人朋友来说,那是一辈子的伤痛!